撰文:馬立(禁錮之龍作者之一)
小弟與其他四位作者共同創作的奇幻小說《眾神水族箱:禁錮之龍》即將出版;前一天我們討論了哥布林,那麼其他總被視為邪惡的奇幻生物呢?接下來,讓我們來討論討論「Troll」吧——
「Troll」是源自於斯堪地那維亞民間故事與北歐神話的奇幻生物,其字源似乎已不可考,但最早出現於北歐神話中時被認為是霜巨人(Jötunn)的一種分支,甚至與霜巨人同義。北歐神話描述它們習慣居住在與世隔絕的岩石、山嶺或洞穴中,並且更加強調它們的群居性;同時,因為與霜巨人的關係,它們的外型也比人類大上許多。在斯堪地那維亞民間故事中,Troll的形象有了更多特色,包含蒼老、強壯、緩慢且愚笨;在部分的故事版本中,它們也開始有了吃人的習性,並且被陽光照射到之後會因此而化為石頭。而在這些斯堪地那維亞的傳說裡,Troll的外型已經縮小到與人類接近,甚至與人類沒有差異。它們的外貌沒有統一的、標準的形象,但過去對Troll的描述大多是邪惡而醜陋的。
2010年,挪威電影《追擊巨怪》(Trolljegeren)以Troll在北歐神話中的形象為基底,配合偽紀錄片的風格拍攝出這部有趣的作品,電影中的Troll巨大無比,擁有千年以上的壽命;故事中甚至以科學原理去解釋它們為何會在強光之下石化,是奇幻傳說演進為科幻作品的又一範例。往前追溯,1986年的美國電影《魔界屋》(Troll)講述波特(Potter)一家人剛搬到一間房子中,女兒溫蒂(Wendy)就被住在房中已久的Troll抓住;後者幻化為溫蒂的模樣取代了他,一家人竟然只有哥哥哈利(Harry)察覺到不對勁……喔,你也察覺到不對勁了嗎?沒錯,這部電影的主角叫做哈利.波特(Harry
Potter)。
如前所述,Troll的形象在過去就沒有統一;1959年,丹麥木工、漁夫湯瑪斯.達(Thomas Dam)設計了一款以Troll為原型的小玩偶「Troll Doll」,成為長久以來歐美地區的知名玩具。相關卡通在1991年播出、遊戲在1993年上市;這款玩具也出現在電影《玩具總動員》(Toy Story)系列及《銀河守護者》(Guardians of the Galaxy)中,並在2016年以此玩具形象為基礎拍攝出《魔髮精靈》(Trolls)這部電影。
在現代奇幻作品中,Troll的形象主要因為《魔戒》(The Lord of the Rings)與《魔獸》(Warcraft)系列作品而劃分為兩種。托爾金筆下的中土世界中,高大強壯的Troll是黑暗魔君魔苟斯(Morgoth)的邪惡產物,並沒有被強調吃人的特定,但顯然依然有被陽光照射就會石化的特性;《魔獸》作為異化奇幻生物的知名系列遊戲,則將Troll詮釋成原始、野蠻的部落文明種族,它們被賦予類似馬雅、印加或阿茲特克的文明風格,外貌與人類更形接近,強化了獠牙的長度與裝飾性,並且雖然在族群發展史上有過野蠻的吃人習俗,但遊戲中大多數的Troll已經不再吃人。
當然,在歐美的網路世代中,Troll這個字意思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。在那首(我個人覺得其實還不錯聽的)歌曲與詭異的歪笑人頭之前,現代英語中「Trolling」所指的是一種釣魚技巧,透過緩慢移動漁船來讓被魚餌吸引的「上鉤者」離開魚群。這樣的一種釣魚技巧被引伸到網路世界上,形容那些在社交平台上對他人(有時候是「新人」)惡作劇的行為——是故「Trolling」其實跟神話傳說中的「Troll」沒有太大關係;但如今很多歐美網路使用者會將Trolling簡稱為Troll,或許也意指那些進行網路惡作劇的人邪惡且愚蠢吧。
除此之外,Troll與另一種奇幻生物Ogre在翻譯與形象上其實都很容易混淆。Ogre在中文裡的常見翻譯有「食人魔」、「巨魔」與直接音譯的「歐格」——實際上,我在查詢資料的時候發現一間名為成立於前年的食品公司「歐格食品有限公司」,專門生產給嬰兒食用的副食品;相較於過去「歐格吃嬰兒」的故事,「歐格副食品」反轉概念讓「嬰兒吃歐格」,相當有趣。
而Troll在中文裡的常見翻譯則有「食人妖」、「巨怪」、「巨妖」等翻譯,同時或許因為原文的發音較難轉譯,所以似乎沒有將Troll音譯的譯名出現。在翻譯上,「食人魔」容易與「食人妖」搞混、「巨魔」也容易與「巨怪」混淆;此外,例如《魔獸》系列中的Troll已經沒有了吃人的習性,卻依然被翻譯成食人妖之類的問題,也影響了閱聽者對於該生物的理解。
那麼,在《眾神水族箱:禁錮之龍》中,我們選擇了哪一種譯名來翻譯Troll呢?本文在此先賣個關子,待作品出版之後,再請各位讀者自行發掘出我們所選擇的翻譯吧!
#眾神水族箱 #禁錮之龍 #海穹文化 #Scifasaurus #奇幻 #Fantasy #食人魔 #巨魔 #歐格 #Ogre #食人妖 #巨怪 #巨妖 #Troll
《眾神水族箱:酒館軼聞錄》
《眾神水族箱:禁錮之龍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